你能解释一下JVM类加载器的作用吗?
在前面我们简单聊过类加载器。它就是读取字节码转换成java.lang.Class类的一个实例。通过newInstance()方法就可以创建类的实例。说起来一句话非常简单,实际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比如Java字节代码可能是通过工具动态生成的,也可能是通过网络下载的。这一讲,我们详细的来聊聊类加载器~
在Java语言里,类型的加载、连接、初始化都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的,这种策略让类加载时稍微增加一些性能开销,但也为Java应用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Java天生可以动态扩展的语言特性就是基于运行期动态加载和动态连接这个特点实现的。
上图就是类的生命周期,从图中可以看出,类从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开始,到卸载为止,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卸载(Unloading)7个阶段。其中验证、准备和解析三个部分统称为连接。加载、验证、准备、初始化和卸载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确定的,类型的加载过程必须按照这种顺序按部就班地开始,而解析阶段则不一定: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初始化阶段之后再开始,这是为了支持Java语言的运行时绑定特性(也称为动态绑定或晚期绑定)。
加载
“加载”(Loading)阶段是整个“类加载”(Class Loading)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加载阶段,Java虚拟机需要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 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Java虚拟机规范》对这三点要求其实并不是特别具体,留给虚拟机实现与Java
应用的灵活度都是
相当大的。例如“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条规则,它并没有指明二
进制字节流必须得从某个Class
文件中获取,确切地说是根本没有指明要从哪里获取、如何获取。
仅仅这一点空隙,Java虚拟机的使用者们就可以在加载阶段搭构建出一个相当开放广阔的舞台,Java发展历程中,充满创造力的开发人员则在这个舞台上玩出了各种花样,许多举足轻重的Java技术都建立在这
一基础之上,例如:
- 从ZIP压缩包中读取,这很常见,最终成为日后JAR、EAR、WAR格式的基础。
- 从网络中获取,这种场景最典型的应用就是Web Applet。
- 运行时计算生成,这种场景使用得最多的就是动态代理技术,在
java.lang.reflect.Proxy
中,就是用了ProxyGenerator.generateProxyClass()来为特定接口生成形式为“*$Proxy”的代理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 可以从加密文件中获取,这是典型的防Class文件被反编译的保护措施,通过加载时解密Class文件来保障程序运行逻辑不被窥探。
- ....
相对于类加载过程的其他阶段,加载阶段是可控性最强的阶段(准确地说,是加载阶段中获取类的二进制字节流的动作)。加载阶段既可以使用Java虚拟机里内置的引导类加载器来完成,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去完成,开发人员通过定义自己的类加载器去控制字节流的获取方式(重写一个类加载器的findClass()
或loadClass()
方法),实现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赋予应用程序获取运行代码的动态性。
加载阶段完成后,虚拟机外部的二进制字节流就按照虚拟机所需的格式存储在方法区之中,而且在Java堆中也创建一个java.lang.Class类的对象,这样便可以通过该对象访问方法区中的这些数据。
验证
验证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验证阶段大致会完成4个阶段的检验动作:
- 文件格式验证: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例如:是否以0xCAFEBABE开头、主次版本号是否在当前虚拟机的处理范围之内、常量池中的常量是否有不被支持的类型。
- 元数据验证: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注意:对比javac编译阶段的语义分析),以保证其描述的信息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要求;例如:这个类是否有父类,除了java.lang.Object之外。
- 字节码验证:通过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确定程序语义是合法的、符合逻辑的。
- 符号引用验证:确保解析动作能正确执行。
验证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必须的,它对程序运行期没有影响,如果所引用的类经过反复验证,那么可以考虑采用-Xverifynone参数来关闭大部分的类验证措施,以缩短虚拟机类加载的时间。
准备
准备阶段是正式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类变量初始值的阶段,这些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分配。对于该阶段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这时候进行内存分配的仅包括类变量(static),而不包括实例变量,实例变量会在对象实例化时随着对象一块分配在Java堆中。
- 这里所设置的初始值通常情况下是数据类型默认的零值(如0、0L、null、false等),而不是被在Java代码中被显式地赋予的值。
假设一个类变量的定义为: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3;
那么变量value在准备阶段过后的初始值为0,而不是3,因为这时候尚未开始执行任何Java方法,而把value赋值为3的public static指令是在程序编译后,存放于类构造器<clinit>()方法之中的,所以把value赋值为3的动作将在初始化阶段才会执行。
这里还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 对基本数据类型来说,对于类变量(static)和全局变量,如果不显式地对其赋值而直接使用,则系统会为其赋予默认的零值,而对于局部变量来说,在使用前必须显式地为其赋值,否则编译时不通过。
- 对于同时被static和final修饰的常量,必须在声明的时候就为其显式地赋值,否则编译时不通过;而只被final修饰的常量则既可以在声明时显式地为其赋值,也可以在类初始化时显式地为其赋值,总之,在使用前必须为其显式地赋值,系统不会为其赋予默认零值。
- 对于引用数据类型reference来说,如数组引用、对象引用等,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显式地赋值而直接使用,系统都会为其赋予默认的零值,即null。
- 如果在数组初始化时没有对数组中的各元素赋值,那么其中的元素将根据对应的数据类型而被赋予默认的零值。
- 如果类字段的字段属性表中存在ConstantValue属性,即同时被final和static修饰,那么在准备阶段变量value就会被初始化为ConstValue属性所指定的值。
假设上面的类变量value被定义为: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 = 3;
编译时Javac将会为value生成ConstantValue属性,在准备阶段虚拟机就会根据ConstantValue的设置将value赋值为3。我们可以理解为static final常量在编译期就将其结果放入了调用它的类的常量池中。
解析
把类中的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
解析阶段是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点限定符7类符号引用进行。符号引用就是一组符号来描述目标,可以是任何字面量。
直接引用就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一个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
初始化
初始化,为类的静态变量赋予正确的初始值,JVM负责对类进行初始化,主要对类变量进行初始化。在Java中对类变量进行初始值设定有两种方式:
- 声明类变量是指定初始值
- 使用静态代码块为类变量指定初始值
JVM初始化步骤:
- 假如这个类还没有被加载和连接,则程序先加载并连接该类
- 假如该类的直接父类还没有被初始化,则先初始化其直接父类
- 假如类中有初始化语句,则系统依次执行这些初始化语句
类初始化时机:只有当对类的主动使用的时候才会导致类的初始化,类的主动使用包括以下六种:
- 创建类的实例,也就是new的方式
- 访问某个类或接口的静态变量,或者对该静态变量赋值
- 调用类的静态方法
- 反射(如Class.forName(“com.shengsiyuan.Test”))
- 初始化某个类的子类,则其父类也会被初始化
- Java虚拟机启动时被标明为启动类的类(Java Test),直接使用java.exe命令来运行某个主类
使用
当 JVM 完成初始化阶段之后,JVM 便开始从入口方法开始执行用户的程序代码。这个阶段也只是了解一下就可以
卸载
当用户程序代码执行完毕后,JVM 便开始销毁创建的 Class 对象,最后负责运行的 JVM 也退出内存。这个阶段也只是了解一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