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Windows下的磁盘分区更容易理解,Linux下会有挂载的概念,很难理解,但可以通过与Windows的对比,以通俗的方式梳理出来。
====正文开始====
在我们的计算机磁盘出厂初始化后,如果我们想使用它,我们必须分区它。由于MBR分区表的限制,最多可分为4个主分区。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分区,我们可以分为3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其中扩展分区可以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接下来,如果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将访问磁盘的分区,则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Windows想要访问
(1)文件系统的分区分配类型,如FAT16、或FAT32或NTFS。
(2)为这个分区分配盘符,比如D盘,也可以想象其中一个分区挂载在我的电脑/D盘目录下面。
接下来,操作D盘,如写文件,实际上是在相应的磁盘分区内操作。
2.Linux想要访问
(1)文件系统的分区分配类型,如ext2、ext3等。
(2)因为我们不能直接访问磁盘分区,所以我们需要在目录下面挂载相应的分区。在Windows下,可以在图形界面(磁盘管理器)中看到每个分区,然后可以分配磁盘符号。但是,在Linux下看不到分区,而是给每个分区起了一个名字,以文件的形式存在,比如(sda1,其中sd表示sata接口的磁盘,hd表示IDE接口的磁盘;a表示第一个磁盘,如果有磁盘,那么就b;1表示磁盘的第一个主分区,相应的2、3,4表示第2、3、4个分区,5个表示第一个逻辑分区。)接下来,磁盘的某个分区可以挂载到特定的目录中,例如sda2 挂载到/home目录。
接下来,操作/home,如写文件,实际上是在相应的磁盘分区内操作。
同样,如果电脑再接一个U盘,那么:
(1)Windows可以通过分配盘符访问它,其具体设备可以在设备管理器中查看;
(2)Linux可以将其挂载到/media目录下进行访问,其具体设备可以在/dev目录下找到。
简而言之,在Windows中,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理解,而在Linux下,把一切(鼠标、硬盘、U盘)、过程等。)作为一个文件,也能很好的理解。